唐粤洋
矢志求索,功不唐捐

唐粤洋,商创2201班,共青团员,曾获国家级荣誉6项、省级荣誉6项,现已保研至北京交通大学
一、个人简介
1、个人荣誉
2023-2024学年浙江省政府奖学金
51黑料 2023年度“三好学生”
51黑料 2024年度“三好学生”
51黑料 2023年度
优秀学生综合二等奖学金
51黑料 2024年度
优秀学生综合二等奖学金
2、成果奖项
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
“创新、创意及创业”挑战赛
全国总决赛特等奖 2/5
2025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奖 1/3
2024年亚太地区大学生
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 1/3
2024年数维杯大学生
数学建模挑战赛H奖 1/3
浙江省第十四届“挑战杯”大学生
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1/12
第十九届浙江省大学生
电子商务竞赛二等奖 2/5
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 5/5
第四届全国“高等学校
电子商务与数字经济卓越案例” 2/5
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
(新苗人才计划) 2/5
3、任职情况
商创2201班学习委员(2022.09-至今)
商创2301班小导师(2023.09-2024.08)
HITA英语协会副会长(2023.05-2024.05)
二、保研经历与感悟
大一:在迷茫中尝试,于探索中积累
刚踏入大学校门时,我和很多同学一样,对未来充满期待却又无比迷茫。看着身边优秀的学长学姐在学科竞赛中崭露头角,我也萌生了参与竞赛的想法,可面对五花八门的赛事,却完全不知从何入手。为了找到方向,我积极报名参加优秀学长学姐分享的竞赛讲座,认真记录他们的经验技巧,但彼时的我缺乏实践基础,讲座里的内容听来仍十分抽象,难以转化为自己的行动指南。
不愿就此放弃,我开始主动联系身边志同道合的同学,组建起小小的竞赛团队。我们抱着“试一试”的心态,先后参与了数学建模竞赛、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赛事。那段时间,我们一起查资料、定方案、改报告,常常熬夜到凌晨,付出了不少时间和精力。遗憾的是,由于经验不足、思路不够成熟,大一的竞赛之旅以“零成果”告终。但现在回想起来,这段看似无收获的经历并非毫无意义——它让我熟悉了竞赛流程,锻炼了团队协作能力,更让我明白:想要成功,光有热情不够,还需要找对方法、持续积累。
大二:主动探索成长,初步成果落地
经历了大一的挫败,我没有气馁,反而更清晰地意识到:仅凭零散摸索,很难突破能力瓶颈,需要更系统的学习框架和专业的思路引导。于是到大二,我主动联系老师,坦诚分享自己参与科研、竞赛的意愿,也提出了自己在项目设计、逻辑梳理上的困惑,希望能获得针对性指导。幸运的是,老师认可我的主动性与思考,不仅耐心解答我的疑问,还推荐我加入了EC&BI科创中心。
进入实验室后,我迎来了成长的“加速期”。在这里,我不再是漫无目的地查资料,而是有了明确的研究方向;不再是独自面对难题,而是能和团队一起讨论方案,听老师拆解科研逻辑。老师会定期和我们梳理项目进度,指出报告中的逻辑漏洞,教我们用更科学的方法处理数据;实验室的学长学姐也会把自己踩过的“坑”、总结的经验分享给我们,帮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。
这份主动学习,终于换来了成果的落地:先是成功拿下校创立项;接着在挑战杯竞赛中突破重围,获得省级铜奖;随后又在电子商务三创赛中更进一步,斩获省级二等奖。这些成绩让我更加确定:成长从不是被动等待,而是主动向有经验的人学习、在专业平台中锤炼自己的过程。

大三:于得失中成长,向目标坚定迈进
大三是大学四年中最关键的一年,也是我竞赛与保研准备齐头并进的一年。这一年,我带着之前的经验,继续冲击挑战杯竞赛,可惜在校赛阶段便遗憾止步。短暂的失落过后,我很快调整心态,重要的是从失败中总结经验。
与此同时,我在电子商务三创赛中迎来了新的突破:从院赛到省赛,再到最终晋级全国总决赛,每一轮比赛我都带着之前的反思优化方案,主动和团队调整策略,最终实现了自我超越。在数学建模竞赛领域,我持续深耕的努力也有了回报:先后获得2024年数维杯大学生数学建模挑战赛H奖、2024年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,以及2025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奖。这些奖项不仅丰富了我的简历,更让我在专业能力上实现了质的提升。
三、给学弟学妹的几点感悟与建议
1、尽快度过迷茫期,明确方向并投入实践
刚上大学迷茫很正常,但不要一直停留在“空想”阶段。可以多听讲座、多和学长学姐交流,最好试着参与一些感兴趣的活动或竞赛,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发展方向。只有主动探索,才能打破迷茫。




2、重视绩点和英语成绩,这是保研的“敲门砖”
无论是保研初筛还是复试,绩点和英语成绩都是学校非常看重的指标。不要因为专注竞赛而忽视学业,平衡好学习与竞赛的关系,才能为保研打下坚实基础。
3、预推免阶段保持自信,多投递、多尝试
预推免时难免会遇到挫折,比如投递的学校没有回复,或者面试发挥不理想。但请一定保持自信,不要轻易否定自己。多投递几所学校,多争取一些面试机会,不仅能增加录取概率,也能在一次次面试中积累经验、提升自己。
4、主动对接优质资源,参与专业相关的竞赛或实习
成长从来不是“单打独斗”,学会向老师请教、向学长学姐学习,对接能助力自己的平台,能让你少走很多弯路。选择竞赛或实习时,尽量优先考虑与自己未来专业方向相关的,既能提升专业能力,也能让简历更有“亮点”,在保研复试中更有说服力。
四、暖心寄语:

“风物长宜放眼量”,当你身处低谷时,请记得拉长时间维度看待当下。所有的艰难时刻,都会成为你未来回首时最有价值的成长印记。
